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政府领导 > 阳光在线新闻 >
“永久”牌产业托起群众富裕梦——张北县发展

“永久”牌产业托起群众富裕梦

  ——张北县发展全覆盖高质量脱贫产业纪实

  □记者 郑世繁 通讯员 王英军 卢海峰

  “以前我们家以种地为生,一年到头攒不下几百元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从村子有了景区后,我们放下了世代种地的锄头,开始到景区工作,一个月能赚到四千多元。”50岁的张北县阿不太沟村村民田桂明说。阿不太沟村的天鹿大本营景区和雪乡度假村,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收入约1200万元,村里像田桂明这样在景区打工的有80多人。

  近年来,张北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群众受益”的发展思路,立足发展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独具区域特色的脱贫致富产业,产业增收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成为托起群众“致富梦”的“永久”牌产业;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了产业精准全覆盖、稳定增收可持续的目标,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的69个贫困村、11526户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由8.75%降至2.79%。

  生态+扶贫,建设“绿色银行”

  张北县地处我省西北部。多年来,该县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京津冀生态屏障,担起了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的重任。

  该县通过生态护林、植树造林、科学用林,让贫困群众在创造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实现生态红利造福于民。

  “大家进入林区,不能带火上山,林区不能抽烟!”佩戴生态护林员红袖章的村民每天在路口向进入林区人员进行防火宣传。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强化生态资源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让贫困户“变身”为生态护林员,一方面,为贫困户创造了就业机会,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让群众参与到生态建设当中来,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为推动脱贫攻坚,该县在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期间,优先照顾贫困户。吸纳贫困劳动力6000多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同时,在原有生态护林员1535人的基础上,新选聘护林员600人、巡河员277人。

  截至目前,张北的森林覆盖率达28%,草原植被覆盖率72.5%,先后被评为2017草原牧歌十佳县,入围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进入2019最美县域榜单,还被评为2019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

  光伏+扶贫,种好“铁杆庄稼”

  “每年底光伏发电的收入还会给我们每户分红3000元。”72岁的德胜村村民王献雨告诉记者,由于岁数大了,没有了劳动能力,现在靠着光伏扶贫项目,减轻了生活压力,也能过上稳定的日子。

  近年来,张北县抢抓深度贫困县享受“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指标应保尽保”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集中式、分布式、异地联建”光伏扶贫工程,2016年至2019年全县村级电站达到174个、集中式光伏电站4座、政府参股商业电站2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到60.5万千瓦,年光伏收益1.6亿元,实现对18个乡镇199个贫困村、167个非贫困村光伏收益全覆盖。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资产和收益均归集体分配,优先帮扶重度残疾、重大疾病、无劳动能力人群等深度贫困户,户均补助3000元,实现产业“兜底”;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每人每月1000至3000元优先提供垃圾清运、治安违建巡防等公益性岗位进行“巩固”;电站剩余收益为符合条件的非贫困户增加公益性岗位和发展村集体公共事业,用于“强村”,让新产业、新能源惠及更多贫困人口,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光伏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铁杆庄稼”。

  旅游+扶贫,风景变“钱景”

  在脱贫攻坚战中,乡村游成为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法宝。“是游客帮我们全家脱下了‘贫帽’。”油篓沟镇花兰井村张志强从在外打工到“吃旅游饭”,干劲十足。

  “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富民产业。近两年,我们通过建立景区与周边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设立旅游扶贫专岗,贫困户优先参与景区建设,参与景区服务,优先自主创业,优先从景区发展中获益,实现景区扶业扶人,让更多的贫困户吃上‘旅游饭’。”张北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溢海说。

  随着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张北县2019年通过实施“景区带动、农旅互通、节庆拉动、招商推动”四种模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动9个试点村实现脱贫增收,辐射14个乡镇、70个行政村,涉及贫困村28个,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814户。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们尘封已久的发展意愿豁然激发,村民自力更生谋发展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

  特色农业+扶贫,鼓起农民“钱袋子”

  盛夏,张北县公会镇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内,西瓜丰收了,在园区打工的村民们都忙碌着。园区负责人祁小勇介绍,公司按照每亩土地每年450元的标准流转村民土地500亩,租期10年,覆盖建档立卡户48户,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公会镇是全省深度贫困镇,共有11个贫困村,其中包含3个深度贫困村,目前还有5个贫困村未脱贫。为了摆脱贫困,该镇把产业扶贫作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推进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奶油南瓜种植,壮大藜麦种植,引进易素燕麦加工厂,建设服装加工微工厂,为贫困群众栽下“摇钱树”,拔掉“贫困根”。

  今年,张北县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形式,积极引导市场主体示范,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培育产业扶贫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累计带动全县18个乡镇327个村12467户25765人。并且根据贫困村的立地条件和资源优势,结合村民发展意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全县19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育368家农民合作社,实现了合作组织贫困村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18872人。

  在农产品销售上,针对贫困户“无技术、无信息、无渠道”的实际,该县建立了“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合同定价、保种保收”的订单模式,保价保收、让利于民,建立起了企业与种植户直接挂钩的生产机制,使农户规避了直面市场的风险,实现增收“零风险”。张北县代家村村民种植藜麦1500亩,当问到村民销售情况时,当地农户乔树盛告诉我们:“现在我们都是订单式种植,只要种了,就不怕卖不出去。”目前,全县订单种植甜菜12.5万亩、豌豆5万亩、藜麦1.5万亩,直接带动贫困户4768户。

  今年,张北县将如期完成100个贫困村出列、585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79%以下,实现整县出列、高质量脱贫摘帽。